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
实验室的质量监督,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,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。
对检测实验室而言,结果报告是实验室的最终产品。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,也关系到实验室的形象和信誉。所以,抓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,也就抓住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点环节。
对于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对象,《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CNAS/AC01—2006指出:“由熟悉各项检测和/或校准的方法、程序、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,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,进行充分的监督”;“当使用在培员工时,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”;“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,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”。因此,检测实验室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检测人员,包括在培员工、签约人员和其他的技术人员。
如何开展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,需要了解和做好以下几点工作:
一、质量监督的形式
质量监督工作一般以质量监督网的形式展开,质量监督网由质量负责人、综合管理部门、检测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。质量监督员的选用主要考虑:监督员的数量,实验室根据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,只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即可,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0%。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,监督员应由了解检测目的,熟悉检测的方法、程序,懂得结果评价的人员来担当,就专业知识而言,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、核查人员。
二、质量监督的实施
质量监督的实施主要是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,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、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,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。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,计划应包括监督的方式、项目、频次、要求等。综合管理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,对监督内容进行文件化。监督内容覆盖上年度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;设置对检测活动进行评价,以及对不符合检测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等栏目。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,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;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,及时处理和反馈。综合管理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、汇总、分析、评价,并作为管理评审的内容输入监督记录表。
三、质量监督的方式
质量监督主要采取两种方式,一是动态监督即指随时随地的、预先不通知的、对人员现场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,属于日常监督的项目,如新进人员等。二是静态监督即指有计划的对人员的检测过程实施监督,属于特殊监督的项目,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等。
四、质量监督的内容
质量监督的内容涉及检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,即从抽样或送样到数据和结果出具的全过程,以此确定质量监督的内容,包括:合同评审、人员的资格及资格保持、检测依据和检验方法、仪器设备、设施环境、检测样品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、抽样方法、安全防护和检测报告。
五、质量监督的评价
质量监督评价的内容包括:监督员是否能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;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,措施是否有效;前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,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再次发生等内容。
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,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,进行分析研究,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。比较典型的质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:
1)明确检测依据
接受某项检测任务,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,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。必要时,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,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。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,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,避免发生质量问题。
2)样品的抽取
为了是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,且真实完整,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,明确抽样、封样、记录、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和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。
3)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
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,不污染、不损坏、不变质,符合检测技术要求,应编制样品的交接、保管、使用、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。需要制备试样时,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,对制样的工具、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。
4)外部供应的物品
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、药品、试剂、器件等物品,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程序。
5)环境条件
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,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。
6)检测操作
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,正确、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,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监测数据。
7)计算和数据处理
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,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,并经过校对验证,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。
8)检验报告的编制和审定
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完整,填写应规范、正确、清晰、判定准确,并严格执行校核、审批程序。
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,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,使其持续的处于受控状态,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。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,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,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,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。